福建 石修银 编写
叶圣陶说,写作,就是生活。鲁迅说,写作,就是去粉饰,勿卖弄。于是,我们的学生便“悟出写作之道”:写作,就是据实实录,来个鲜活情趣的现场直播,这样就有生活味,就能独辟蹊径而出新,就有艺术的价值。
其实,这是对写作再现生活的误解。生活是写作之源,此话没错,但写作者不是生活的旁观者或“客观”叙述者,而应用心审视生活,思考生活,并将自己对生活的审美思辨融入文中,使文章有着透视生活内核与启迪人生的审美价值,如此,文章才不至浅俗与苍白,才有厚重的审美质感。
一、写作,表达生活的思考
生活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应用自己的眼睛和思考去审视生活,感悟生活。写作也就是要在文章中表达端正的审美,使文章承载健康积极的思想与情感。如下文:
公交车上
学生习作
七月天,车窗外骄阳似火,路上行人寥寥无几,匆匆地赶着去寻找一片阴凉儿。公交车上,人满为患,车内空气令人窒息,虽然只差没把窗子卸下来,但车内人的额头上还是不住地流下豆大的汗珠,衣衫大多快滴水了。
老王不住地用手帕擦着额头上的汗珠,那手帕早已湿透。他身旁的一位年纪60上下的大娘,背上更是濡湿了一大片。她一手扶着旁边的座位靠背,一只手不住地擦汗,脸色苍白,吃力地站着,好像就要晕车呕吐的样子。他旁边的座位上,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悠闲地坐着,望着车窗外一闪而过的风景,享受着偶尔吹进的微风,舒适地听着随身听,跷着二郎腿,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老王实在有点看不下去了,他看着热得快撑不下去的大娘,又望着那个男孩,不由得想:现在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不像话了,怎么连起码的尊老爱幼都做不到呢!
他很想狠狠地教训那个男孩一顿,可想起临出门时老伴对他的“忠告”──“不要管闲事,管好自己就行了,你这人啊,就是太……”再看看周围的人漠然的表情,就把话咽下去了。他只想快点下车,不要再看到这个情景。
突然,一个左转弯,那位大娘一个趔趄撞到了男孩身上,男孩回过头。老王想:“这下你总该让一下座位,让这位大娘歇歇了吧!”谁知那个男孩反而用手肘推了推那大娘,大娘挣扎着直起身子,男孩又继续他的享受,好像什么事都未曾发生,一切都与他无关。大娘经过这么一折腾,脸色更加惨白,她大汗淋漓,如同生了一场大病,不住地用手抚摸着胸口,显出痛苦的模样。
老王再也看不下去了,他用力挤过去,一把摘下那个男孩的耳机:“你还是不是人啊,看不到这位大娘难受的样子吗?就不能给她让个座,怎么连这么一点点起码的道德感都没有!”那男孩抬头望了他一眼,毫无反应,继续戴上耳机,望着窗外。老王愤怒了,他觉得血往上涌,几乎要从血管中喷出,可大娘推开他,愤怒地朝他吼道:“干什么啊,你!吃饱了没事干,回去对自己孙子发泄去,干吗管我孙子啊,你算老几啊?”
老王一脸惊愕,他连站都站不住了,在周围人的哄笑声中,狼狈地下了车……
[诊 断]
作者叙述了老王的一次尴尬经历。这是一个令人心痛而又引人深思的经历,但文章结尾一句“老王一脸惊愕,他连站都站不住了,在周围人的哄笑声中,狼狈地下了车……”,让人感到作者只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未能表现出自己对生活的正确审美,使文章显得庸俗与小气。
[修 改]
结尾划线处,可以改成:老王一脸惊愕,他连站都站不住了,众人一阵哄笑,他不由打了一个寒噤……
这么一改,就借老王的感受,把自己对生活正确的审美表达出来──对世俗的贬抑,对溺爱的忧虑,令人感受作者情感的丰富,文章有了丰富的审美价值。
二、写作,张扬脱俗的情趣
写作,不是无聊的宣泄,也不是生活无聊的再现。文章应张扬高尚脱俗的审美情趣,摒弃庸俗与无聊,使文章清新厚重。如下文:
女士违章
学生习作
他在十字路口拦住了她的车,敬礼后,请她出示驾驶证。
“这是为什么?”她惊问道。
“你违反了交通规则。”
“谁告诉你的?”
“我亲眼看到的。请出示证件。”
“你是不是认为我没有驾照?”
“我没这样认为。”
“可是,我怎么可以把证件交给一个陌生人呢?”
“我是交通警察。我有权力这样做。难道您没看见我穿的制服?”
“制服能说明什么?制服是可以假造的。10年前,我有一位朋友认识了一位军人……”
“请不要给我讲故事,我在等您的证件。”
“这不是故事,是往事。我只是想证明,制服并不总是可信的。”
“那好吧,我让您看一下我的工作证。”
“这个……也好,让我看看……这么说,你叫……可是照片却不像你呀?”
“可能没戴帽子吧。”
“真的吗?你摘下帽子让我看看。站直些,别皱眉头。是的,有点像。照片很久了吧?”
“七年前的。”
“这能看出来,你那时很帅。”
“好了吧,请把证件还给我。”
“你急什么?”
“我没空啊,我正在值班呢。”
“你是否认为,我的空闲时间很多?告诉你,我马上要去美容院,还得去幼儿园接我女儿放学,还要去看望生病的姑姑,还得给我丈夫打电话……”
“我求你了,快把证件给我!你看后面堵了多少车子?”
“你怎么能怨我?要知道并不是我拦住你,而是你拦住我。”
“好吧,算我错了。快把证件给我,把车开走。”
“就是嘛!给你证件。以后可别再制造交通堵塞了。”
[诊 断]
文章生动有趣,读后令人发笑。但发笑之余,总觉文章缺少绵长的韵味,甚至令人觉得有着几许酸楚。问题在哪里?问题就在作者认为这生活有趣,只要据实照录,博得众人一笑,就是写作的成功。文中执行公务的交警,是一个可怜者,面对女士的刁难,他是那么地无奈,甚至到最后不想查她的驾照了。这无疑是无原则的妥协,是执法者的失败。作者只在“客观”地叙述,而没进一步思考掂量:这样的“生活描述”,究竟会带给读者什么审美享受?是在表达一种怎样的审美取向与审美情趣?
没有渗透自己对生活的正确审美,而是“客观再现”生活的无聊庸俗,文章也就缺乏思想的韵味,也就丧失了艺术的
品位与价值。
[修 改]
划线处可改为:
(1)“快把证件还给我!”交警见快要堵车,有点急了,“我不客气了。”
“我才不跟你客气呢!”她轻轻一笑,扬起她那秀丽的脸“,你知道,我是谁吗?”
“我不管!”
“你呀,我是你初中的同桌小丽。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他,脸上僵住了,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如此一改,交代了女士无聊的缘由,以“脸上僵住,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收束全文,表现出对女士无聊之举的厌恶与否定,文章便有了思想的亮色。
(2)“快把证件给我!”交警见快要堵车,有点急了,“要堵车了。”
“你怎么能怨我?要知道并不是我拦住你,而是你拦住我。”
“今天算是碰上无赖了,怎么办?”交警有点不安了“,看来要严肃一点才行。”他回头看了一下后面的车辆,挺挺胸膛,向她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有力:“请出示您的驾照!”
她一怔,声音竟有点颤抖:“好,好,这是,我的证件……”
如此一改,使那低俗无聊的女士在严肃的交警面前“颤抖”,表现出作者对其行为的嘲讽与贬斥,文章便见深刻,更予人生活的启迪:严肃执法,便会使执法顺畅无阻,便会使阻碍执法者“颤抖”畏惧。
[底蕴揭示]
写作,就是反映生活,如此文章方见浓郁的生活气息。但写作不是复制生活,而应使文章“连接健康的生命”(余秋雨语),张扬健康的审美,表达高尚的情趣,予人思想的启迪与情感的熏陶。如此反映生活,才能表现健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