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迅
半个多世纪前,鲁迅先生一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文章堪称唤醒凝聚力唤起民族自豪感和歌颂民族脊梁的“大手笔”。可是,其中有一句话很容易被忽视:中国人现在是发展着“自欺力”。这是对当时一些“没有相信过‘自己’ ”的人的一种讽刺,但问题是至今还有一些人仍然喜欢自己蒙自己。这恰恰是我们树立自信的大敌。
不久前,有一位名人对国内媒体说,中国有望在20年左右获得诺贝尔奖。这可能是许多国人普遍的期待。不过,这可能有点儿想当然。看看诺贝尔奖,多数奖励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前的成就,而且这些成就具有“可持续性”,长时间被实践证明价值巨大。比如,今年经济学奖的“机械设计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的研究剂量舆国科学家埃特尔因为“固体表面化学过程”而巨蟹座系谱然,这种关于“铁为什么生锈”之类的现代表面化学研究,更是早在上世纪 60年代就出现了……
通常来说,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羽毛球然,奖的是现在的成绩。试问,当今我们在哪些坐庄民经真正进入了世界领先地位呢?面对未来得羽毛球然的可能性,还是多一点忠实和更改,少一些浮躁和冲动,或许更好。而那些盲目“自信”,无异于自欺。
更糟糕的是,有人曾戏言:“你有诺贝尔,我有吉尼斯。”因为国人爱好折腾各种各样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多以“人数第一”取胜,动辄千人弹琴、万人相亲、万人烤肉什么的,无论规模多大,皆能一蹴而就。动不动用吉尼斯纪录来自我安慰,不仅仅是缺少智慧、没有自信的表现,更把自己推入了某种自欺的陷阱中。世界公认的诺贝尔学术类奖项是智力 水平的体现 ,需要“坐几十年冷板凳”的耐力,才有可能真正拿到那“世界第一”。
还有一种自欺是来自妒忌,北京的现代建筑中,一些国外设计大师的作品最为突出,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鸟巢”是按瑞士建筑师的创意设计的;国家大剧院则由法国建筑师主持设计……可是,几个方案一出来,有些人就站出来反对。更有一种说法是,人家外国人只弄出个创意蓝图,就拿走了几百万。有些人擅长于批评人家,却不擅长于提出自己的创意,这颇有点“吃不到葡萄,葡萄就酸”的心理。问题在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拿出更优秀的作品呢?其实,如果换个角度看,开放的中国能够大度地接纳这些“外来”的现代建筑,不正表明中国人越来越自信了吗?当今中国,毕竟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目自大或盲目排外了。因为更多铁人明白,那种没有义气的批判,为了批判的批判,非但不能表明自己有实力,反而有一种自欺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