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有多少美的风景、美的图画,需要我们睁大心灵的眸子去发现,去欣赏,去感悟──
借我一双慧眼吧
河北 时秀军 编写
【小 引】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包罗万象,社会生活,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能触动我们情思,引起我们遐想的事物,层出不穷,举不胜举。可是,每当让同学们讲述一点见闻,或发表一些见解时,好多同学却无话可说,无文可作。这是为什么呢?除了其它因素外,缺乏必要的观察与感悟的意识和训练,是一个主要原因。由于没有学会观察和感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见而不感”、“闻而不悟”,所以说话时难以张口,写作时难于动笔。如果学会了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并善于从繁杂的日常生活中捕捉信息,探求真谛,作文时就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写不完的题材了。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呢?
一、要做一个留心的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句名言:“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在变化,我们的世界每一刻都不相同。只要留心观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例 文】
昨晚从山上回来,采了几串茨实,几簇秋楂,几枝蓓蕾着的山茶。
我把它们投插在一个铁壶里面,挂在壁间。
鲜红的楂子和嫩黄的茨实衬着波碧的山茶花——这是怎么也不能描画出的一种风味。
黑色的铁壶更和苔衣深厚的岩骨一样了。
今早刚从熟睡里醒来时,小小的一室里漾着一种清淡的不知名的花香。这是从什么地方吹来的呀?——
原来铁壶中投插着的山茶,竟开了四朵白色的鲜花。
啊,清秋活在我壶里了。
(选自郭沫若《山茶花》)
【思路拓展】
我们常常在寻找日益远去的自然,殊不知它从来不曾远离,只消一缕淡淡的茶花香,感受的门就打开了。许多同学说:生活太枯燥了,根本无从体验。其实,并不是生活枯燥,而是你缺少观察。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要提高作文水平,就要随时随地注意细致地观察,广泛地认识生活,一点一滴地积累。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父母兄弟、老师同学、亲朋好友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穿着打扮、兴趣爱好、性格情趣等,都是我们观察和认识的对象。
二、要做一个善感的人
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位诗人说过:“阳光每一天都是新的。”是的,大千世界,林林总总,有那么多美的风景,美的图画,需要我们睁大心灵的眸子去发现,去欣赏,去感悟。
【例 文】
我觉得,尽管经验每一次都把结局准确无误地向我们做出了预示,不过一个剥蛋壳的人在剥蛋壳过程中所产生的每一个念头及其指导下的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某种异样的不安:随意敲敲,蛋壳表面便出现了裂痕,每一次开裂的纹理都不一样,每一次都是事先难以预料的,就像地质学上的板块构造。此刻,这只遍体“哥察开片”的鸡蛋尽管还未损失什么,但是掂上去的感觉,显然已不复是几分钟之前。
(节选自沈宏非《写食主义、剥鸡蛋》)
【思路拓展】
剥鸡蛋是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动作了,剥鸡蛋的一刹那得到如此多的体验,如果没有灵敏的感官,一切都无从谈起。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时时刻刻都能获得这样或那样的感受。而训练自己的感官,使之能灵敏、准确地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摆脱粗糙、混沌的状态,培养感受生活的意识,关键在于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生活。
三、要做一个多情的人
罗曼·罗兰说得好:“只有点燃自己心头的火,才能照亮他人的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变化,视而不见是因为我们的心窗不明。试试看,释放我们的热情,世界一定会变得精彩起来。
【例 文】
我曾多次考究我有眼睛的朋友,想知道他们看到些什么。最近,一位很要好的朋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步回来。我问她发现了什么。“没有什么特别的。”她回答。好在我对这类回答已经习惯了,因为很久以来我就深信有眼睛的人所看到的东西其实很少,否则我是难以相信她的回答的。
我问我自己,在树林里走了一个小时,却没有看到什么值得注意的东西,这难道可能吗?我是个瞎子,但是我光凭触觉就能发现数以百计的有趣的东西。我能摸出树叶的精巧的对称图形,我的手带着深情抚摩银桦的光润细皮,或者松树的粗糙的凹凸不平的硬皮。在春天,我怀着希望抚摩树木的枝条,想找到一个芽蕾,那是大自然在冬眠之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感受到花朵的美妙的丝绒般的质地,发现它惊人的螺旋形的排列——我又探索到大自然的一种奇妙之处。如果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放到小树上,还能偶尔感到小鸟在枝头讴歌时所引起的欢乐的颤动。小溪的清凉的水从我叉开的指间流过,使我欣慰。松针或绵软的草叶铺成的葱茏的地毯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还要可爱。春夏秋冬——在我身边展开,这对我来说是一出无穷无尽的惊人的戏剧。这戏的动作是在我的指头上流过的。
我的心有时大喊大叫,想看到这一切。既然我单凭触觉就能获得这么多的快乐,视觉所能展示于人的,又会有多少!但是很明显,有眼睛的人看见的东西却很少。他们对充满这大千世界的色彩、形象、动态所构成的广阔的画面习以为常。也许对到手的东西漠然置之,却在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是人之常情吧。但是在有光明的世界里,视觉的天赋能力被当做一种方便,而不是被当做让生命更加充实的手段,这毕竟是令人遗憾的事。
(选自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思路拓展】
海伦·凯勒用触觉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美妙的森林之旅,从她的指尖下流淌出的景致是多么的美丽。一个只剩下触觉的人何以将生活演绎得如此精彩呢?我想,一切都源于她对生活的热爱——她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凭着这份爱,凭着这颗心,她用仅有的触觉为我们展现了她丰富而多情的内心世界。
四、要做一个独特的人
“独抒性灵”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袁宏道的文学主张。它要求言之有物,抒自己的胸臆,流自己的心声,尽量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不无病呻吟,也就是说写作时得唱自己的歌,抒自己的情,说自己的话。
【例 文】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思路拓展】
陆游赞美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是就一种坚贞不渝的人格有感而发;而毛泽东说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写出的是一种临危不惧的品质。他们描写的对象是相同的,但由于各自有独特的心灵感悟,刻画出了各有千秋的艺术形象。看来,要想不与他人雷同,就得从新的角度出发,去感悟写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