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周俊根 编写
如何在所定话题内,张扬个性,让作文出彩呢?
一、大题小作,滴水折射七彩阳光。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比较宽泛,且“话题”往往较抽象。化抽象为具体,在话题前面或后面加修饰语,把大话题变成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小题目,就能实现“大题小作”的目标。如以“享受”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写“享受亲情”,以展现浓浓亲情给人的温暖;可以写“享受四季”,以反映春、夏、秋、冬四季的美景及给人的感悟;可以写“享受名著世界”,以体现名著给你带来的乐趣和启迪……这些都是从小处着手,以滴水折射感情的激荡和理性的光彩。
二、独辟蹊径,创新使人耳目一新。
话题作文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就要突破陈规,大胆创新。
1.题目创新。如:比喻式——“青春起跑线”、“失败也是一首歌”;抒情式——“我多想飞上蓝天”、“敬畏自然”;叙事式——“我当班长”、“那一次,我哭了”;引用式——“小桥流水人家”、“同桌的你”;疑问式——“孔融让梨,是耶?非耶?”;拟人式——“鱼的自白”;词语并列式——“米粒·谷粒·血汗”。
2.形式创新。以往的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往往规定了文体,因此学生作文大多千篇一律。话题作文则可自主确定文体,如书信、日记、剧本、故事新编、实验报告、数学求证等均可。
3.立意创新。与众不同的立意,会让人回味无穷。如一学生在写以“成长”为话题的作文时,以“风,不知什么滋味”为题进行写作,表现了自己在懵懂的成长过程中渐渐感悟到成长的滋味——要懂得爱,懂得付出的主题。这一立意与一般同学“成长真好”的立意相比,标新立异,更为深刻。
三、文采飞扬,展示语言魅力。
孔子的“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强调的就是文采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夺得作文高分,必须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为载体,抒写真情实感。
1.锤炼词语,使其精炼准确。运用准确的语言,摹写事物的形貌,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古代贾岛对“推”、“敲”二字的斟酌,已成为我们炼字的极好表率。
2.旁征博引,使文章锦上添花。在作文中,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名人事迹,能起到增添文采的作用。
3.锤炼人物个性化的语言。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身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所说的话各有不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能反映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因此,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要注意观察、体味不同人物的语言特征,在作文中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
【佳作点评】
吃透《论语》
2007年扬州某中考考生
我喜欢“吃”书,我觉得任何一本书,只有反复品读,啃净了,吃透了,才能真正吸取到精髓。吃《论语》,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想吃,到咀嚼,再到回味,书香沁人心脾,实在幸福。
初读《论语》,是在6岁,那时觉得《论语》既朴实无华又秀色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饱含哲理:“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道出做人原则;“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仁者爱人,亲亲爱人”呼唤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的言语使我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面对这份精神大餐,我只想用心品味,用心咀嚼。
在欣赏《论语》中,我慢慢地去咀嚼它,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步入初三,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各种教辅书上的学习法更使我眼花缭乱……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同时,我也感悟到: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否则,必然失败。我豁然开朗。
读《论语》至今10年,回味起来,最令我陶醉的是《论语》所蕴涵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侍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思想虽然不同于国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这种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灵的根本,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这种理想也是我所追求的。
10年吃《论语》,并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我已吃透了《论语》,但我从中获得了知识、启迪,得到了心灵的滋养……我还会坚持研读《论语》,一点一滴参悟,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简 评】
这是一篇以“吃——”为题的作文,选材独特,作者回避了生活中的“吃”,其富有创新意味的独辟蹊径的构思,使人耳目一新。“吃透”是很通俗的说法,是“理解透彻”的意思,但用在这里恰到好处。本文以时间为“经”,以3个感悟为“纬”,编织成一篇优美的议论性散文,内容具体不空泛,材料与思想自然融合。总体说来,个性飞扬,见解独到。
【新题演练】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就会发现生活中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如从一件寻常小事中感悟一个道理,在学习当中发现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与人交往中觉察到一份真诚……
请以“我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将题目补充完整;表达真情实感;文体不限;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