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田瑞华
【题 目】
历史是古人邮寄给我们的内涵丰富的包裹,在寄往今天的每一个驿站中,都收录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其中,或饱含丰富的伦理情感,或蕴藏深厚的生活哲理,或昭示永恒的人生价值,或引发人们无限的敬仰之情,或触动人们对历史的反思……
请穿过沉重的历史,走过沉寂的废墟,静静地倾听历史,追寻历史人物渐行渐远的身影,探寻他们在时空里时隐时现的思绪,去演绎深邃的思想,表达强烈的感情。
请以“倾听历史” 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
【导 写】
(1)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一部历史就是一部思想史。了解历史,可开阔眼界、心胸,提高悟性、灵性。一位名人说过,觉醒有时是从痛苦而黑暗的历史中萌生的。我们可以从历史的风云变幻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可以札记的形式,就一个或几个历史事件阐述自己的看法。此类散文要求语言富有张力,引人深思,如下面的例文一《读史偶得》。
(2)历史是个舞台,当大幕落下,光环与喧嚣隐去后,舞台上的一切将面对后人理性的评判。
可以捕捉历史人物身上最典型、最具震撼力的性格内涵,写出鲜活、立体的人物。可以展开想像的翅膀,遨游于历史的长河中,撷取一位或几位历史名人进行解读,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传神地描摹他们的心理、神情、动作,展示他们丰富而多元的思想性格、精神内涵。余秋雨的《东坡突围》、《遥远的回响》等文化散文值得大家借鉴。2001年高考作文的《赤兔之死》、《无悔五丈原》,2002年的《昭君的选择》、《刺秦》、《霸王泪》,2003年的《谏屈原书》等,都能借助历史材料,重新演绎并赋予其新的内涵,旧题中翻出新意,笔法灵活,厚重中凸现智慧,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如例文二《解读诸葛亮》。
要写好与历史交流类的作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多读多思,史料与思想相结合在驰骋想像的同时,尊重历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紧跟时代的步伐,紧扣所给的话题。
【例文一】
读史偶得
黄艳杰
历史是一条有始无终的大河,承载着过去,流向未来。
——题记
历史是一部有血有肉的教科书,记载了名家名言、凡人睿语,演绎了一个个活灵活现、可歌可泣的故事。能读历史,是一种幸福;读懂历史,更是一种睿智。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读史更是一种思考,一种感悟,一种理解。
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使我们了解了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类的诞生和成长。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不屈。春秋五霸争雄天下,战国七雄逐鹿中原,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涌现了一批名副其实的铁血英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柯手握宝剑,将深沉、慷慨的一瞥,投向那些王公贵胄,策马飞驰而去。这一瞥,穿透千年帷幕,照亮了历史中浅薄、胆怯的角落,将生命凝结成忠诚的贝壳,撒在历史长河的岸边,让一代又一代人敬仰、膜拜。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赤诚。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那匹瘦驴驮着你的理想和抱负,在大雁塔下踟蹰;“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将一个书生的自尊戳得鲜血淋漓。好迂的杜甫啊,衣食无着,却“穷年忧黎元”,一个又一个子夜,在如豆的青灯下披衣而坐,咀嚼着时代的痛苦,任其在心中疯长。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忧国忧民。
用柳枝般柔弱的身躯抗争着塞外的劲风,怀抱琵琶,迈着羞涩而又坚定的步伐,走出深宫高墙,告别了生你育你的父母之邦。你舍弃了熟稔于耳的乡音,毅然选择“一去紫台连朔漠”的悲壮;舍弃了落叶归根的温馨,选择了“独留青冢向黄昏”的凄凉。王昭君,你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匈奴的千军万马,拯救了大汉的万千黎民。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爱国。
踏着生命的词曲,我们走近你——苏轼。你用卓异的才情将宋词推向了顶峰,晶莹如珍珠般的话语,已凝成月的永恒,有你,是中国文化的幸运。但,因你太出色,把周围的笔墨比得十分寒碜,把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些人的嫉恨。乌台诗案将你推到了痛苦的峰巅,你却“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坚守着做人的原则。历史的河流没因小人的得意而凝固,也没因你的坚持而更加汹涌。你以旷达的态度冲破世俗的尘埃,于苦难中孤芳自赏。你不做郁郁而终的贾谊,也不学躲进南山而避世的陶潜,你唱出了“难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达观。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豁达。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上的点点残血数百年的潮涨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他们的鲜血早已染红了历史的长河,成为阳光下最壮丽的风景。“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读历史,我读懂了什么叫执著。
历史沉淀着先人用生命写给后人的启示,他们的人格魅力在历史的长河中凝聚成瓣瓣恒久的心香,沁入后人的心房。常读历史,才能走好脚下的路读懂历史,才能拥有博大的胸襟。
【点 评】
作者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以历史发展的进程为序,用饱含激情的文字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物的精神内涵,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字里行间透出作者理性的思考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理性审视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极富感染力,启人深思。
【例文二】
解读诸葛亮
高三 冯晶晶
锦官城外,无边的松柏绕着山麓,沿小道而上,只见一座古祠矗立林间,郁郁青草已埋没了石阶。“吱呀”一声门响,打破了1800多年的沉寂。
寂寞的古祠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到遥远的三国,去追寻那卧龙的足迹。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年轻时的你就已看破天机,于是隐居山林,避免与世纷争,然而巷深岂能阻碍酒香的四溢,你早已赢名震四方。有人千方百计请你出山你都避而不见,可为何因刘皇叔茅庐三顾而心生徘徊?你是在等待时机,还是深知汉朝气数已尽;是不忍于天下生灵涂炭,还是不忍于奸人当道?
关羽被害,你的主公一怒之下不顾一切要“扫平东吴”,却落得个兵败虢亭。当你怀着明知不可实现的梦想踏上风尘仆仆的旅途,那是何等的悲壮与无奈!白帝城托孤,你痛苦万分,肝肠寸断,一悲先帝早逝,二叹后主年幼,三忧先帝之托任重道远。
后主初立,是你呕心沥血,平复了四方侵扰,维持了汉家惟一血脉。五伐中原,无功而返,然而你不愿放弃,因为你忘不了先帝遗愿,忘不了平生远大的抱负。于是你不顾一切阻挠,毅然六出祁山。然而奇迹没有出现,你却因劳累过度,病死在五丈原。历史的天空陨落了一颗巨星,你带着满腹的遗憾走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后主无能,听信谗言,你曾多次劝导,却无济无事,有人劝你遵先帝遗诏,取而代之,你却誓死不从。你的一片忠心,天地可鉴;你的高尚品德,光耀千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但你没有居功自傲,你的人生境界依然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是你便从一个乱世永相走向一代历史传奇。
【点 评】
本文起笔不凡,“‘ 吱呀’一声门响,打破了多年的沉寂”,给人以历史的厚重感。一句“寂寞的古祠盛满了苍茫如水的时光,渡我到遥远的三国,去追寻那卧龙的足迹”,引出对诸葛亮的回忆,过渡自然。热情讴歌诸葛亮痴情不改,无怨无悔的忠诚,一代忠臣良相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