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 收藏 高中版  初中版  教育教学研究  
您的位置:作文成功之路 》 定点钻探

恶搞之风应该休矣
时间:2010-03-26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中版 编辑:作文成功之路 查看次数:2156

安徽  孟晓东  编写

 

【小  引】

近年来,一股翻拍经典文学名著、经典影视作品之风在影视界大肆流行,人们熟悉的经典不断被重新解读,甚至有的作品被翻拍四五次。对此,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翻拍经典究竟利大还是弊大?与此同时,一批经典之作被戏说,被演绎,被改造,被颠覆……对此,有人一笑了之,有人义愤填膺。经典解读究竟路在何方?同时,网络游戏大行其道,其中不乏对经典名著的利用。对此,有人漠然置之,有人忧心忡忡,究竟该如何利用经典?

 

【警钟长鸣篇】

 

警惕“恶搞”让中小学生

迷失方向

 

 

白雪公主穿着泳衣打猎,孔乙己不偷书改偷光盘……”这是一条很多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的手机短信。如今,这样的短信在城市中小学生中颇为流行,很多人把这种现象归为一种从欧美、日本传来的文化——“恶搞”文化。

借助网络传播,“恶搞”已经泛滥。“Q版语文”把中小学经典课文篡改成恶俗的搞笑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出了圣诞老人、萨达姆等人;《闪闪的红星》也遭“恶搞”,小英雄潘冬子满嘴脏话,一心要当明星。还有一种“恶搞”是给名著“换脸”,一些借名著衍生的图书一本接一本充斥大街小巷,如《三国痣》、《嘻游记》等,原著中的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什么关羽脸红原来是因为好色害羞,“桃园结义”三兄弟化身营销高手,唐僧也卷入了“三角恋”……

 

“恶搞”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对成年人来说,低俗歪曲事实的“恶搞”文化可能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笑料,但是,对正处在成长发育期,世界观、道德观正在形成中的未成年人来说,则会影响到他们对是非和美丑的判断。比如,语文试卷上要求接诗句“但愿人长久”的下句,就有学生这样写“相伴德利斯”(德利斯是一种烤肠品牌)。很多青少年学生甚至以此为时尚。

对校园内流行的“恶搞”文化,学生是怎么看的呢?记者采访了几名中学生。青岛市51中初中学生金瑞说:“网络上到处有‘恶搞’作品,同学们都知道很多像‘抬头肯德基,低头麦当劳’这样的‘诗’。刚开始看到‘恶搞’作品觉得挺新鲜,挺好玩的,但久而久之,什么东西都想‘恶搞’一下,这种思想很可怕。”今年刚升入青岛二中的高一学生张云开告诉记者:“‘恶搞’文化有利有弊,利是可以用更直白、有效的方式讽刺社会的丑恶现象,弊是会让青少年学生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生错误的认识。”学生孙梦娇明确表示,她不喜欢“恶搞”作品。因为很多“恶搞”的东西只是对别人的原创作品进行生搬硬套的改写,有剽窃之嫌。

 

“恶搞”已突破社会道德底线

对这类“恶搞”作品,家长和教师是如何看的呢?孙梦娇的妈妈说:“‘恶搞’的东西,我绝对不会让孩子看,既没有知识又粗俗,孩子看了没有好处。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的成长发育阶段,缺乏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和鉴别能力,他们的阅读需要引导。这种把无聊庸俗当做幽默有趣,且用语极不规范的语句或书籍,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也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青岛51中教师郭海伦认为,“恶搞”并不是舶来文化,中国古代就有,近代鲁迅先生所著的小说集《故事新编》,几乎可视为“恶搞”的典范,但鲁迅先生是针对当时黑暗的社会进行“恶搞”,有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如小说《理水》中对大禹治水的故事进行改编,讽刺不谙世事、只专注于学问的学者,这在当时极具现实意义,“但是,现在网络上和部分媒体上的大多数‘恶搞’作品,思想性几乎没有,有的甚至不惜突破人们的道德底线和感情底线,对处在成长期的未成年人影响极坏。”郭海伦不无忧虑地说。

 

应为未成年人撑起“过滤”伞

青岛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剑波告诉记者,如果放任 “恶搞”泛滥,放任个别媒体的低俗化、轻浮化,就放弃了道德和社会责任的底线。如果把与传统价值观念相悖,颠覆历史,侮辱英雄的“恶搞”,仅仅看做笑料而予以包容、赞赏,就是对当代青少年理想追求的亵渎。对未成年人,全社会都应当为他们撑起一把“过滤”伞,帮助其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学校和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要结合青少年的特点,在牢固把守道德底线、价值底线的基础上,把更好的东西献给青少年,不断提升他们认知世界,辨别是非、美丑的水平和眼光。

(选自2006年9月27日《中国教育报》)

 

【点  评】

文章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给“恶搞”者敲响了警钟。

 

【义愤填膺篇】

 

教授,请“嘴下留情”

 

 

大禹 “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因为其有了婚外情;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曾有过一则绯闻,而那位女主角则是卫国卫灵公的老婆——南子,据说时年已56岁的孔老夫子一见到南子,就把“女人惹不得”的著名理论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李清照是一个“好赌、好酒、好色”的“三好”之人……凡此种种,犹如“大话西游”,令人绝倒。但如此“谣言四起”,并非源自平头百姓聚集的茶楼酒肆,而皆出自一些拥有话语权的所谓的学者、教授之口。所见所闻,令人咋舌。

对那些真正能“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教授,我一向敬重,对它们的学术报告,若有机会,则必洗耳恭听,也相信能使我茅塞顿开。如有像陈寅恪教授那样的,就更愿“程门立雪”。因为作为一代国学大师的他给自己定了这样一个 “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他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而现在所见到的,固然不能说是一片聒噪,但其中大都不约而同地拿古人开涮,而且以“色”字当头,搬弄是非,大放厥词。如此独辟蹊径地污蔑古人,逞一时的口舌之快,哗众取宠,最终得到的自然是唾弃和骂名。如今,这种以作贱古人为能事的做法,似已成为一股浊流,大有蔓延之势,而对古代圣贤及优秀传统文化变本加厉地庸俗化,除了会污人耳目,误人子弟,更是一种令人堪忧的文化沙漠化……

著书立说,四处演讲,自当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不管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还是疾言厉色,洞幽烛微,都无可厚非,但总不能穿凿附会、妄加猜测乃至信口雌黄。既然有学者、教授的身份,又拥有一定话语权,那么,立身行事,除了有相应的真知灼见,更应有起码的良知与责任。文化立命,心有戚戚焉,岂能胡言乱语?现在有些状如“风水先生”的所谓学者、教授,趁着各地注重文化之际,拿着丰厚的报酬,到处“指点江山”,实为无耻谰言,为害已不容小觑。事实上,纵然时势变幻,真正能站得住脚、留得下名的,始终都是那些具有胆识又谨言慎行并孜孜于匡时济世的人。所以,嘴上积德,笔下留神,当为如今一些学者、教授之要务。

(选自2008年10月24日《考试报》)

 

【点  评】

讽刺是一种很好的写作技法,运用讽刺往往比板着面孔议论更有力度。文章开头先列举了一系列颠倒是非、恶搞古人的事实,然后指出这些谬论不是出自市井之徒,而是出自传道、授业、解惑的学者、教授之口。这些学者、教授仅仅是为了仿效陈寅恪的“四不讲”而无中生有、颠倒是非,作践古人,误导今人,其道德底线失守得超乎想象,讽刺意味极强。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白雪公主穿上泳装,孔乙己改偷盗版光盘、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了演艺新星……近年来,网络上的“恶搞”之风愈演愈烈,且越来越离谱。从流行歌曲、热门节目到古典名著、标志性图像、主旋律影片、英雄人物等,都难逃被“恶搞”的命运。如今,这些“恶搞文化”已传播到中小学生中间。有关教育专家表示,对未成年人,全社会都应当为他们撑起一把“过滤”伞,帮助其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学校和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抵制低俗文化的侵蚀,不断提升他们认识世界、辨别是非和美丑的能力。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你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请以“我看经典阅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

[高中]陌上孤行
[高中]世界是什么颜色
[高中]矛与盾
[高中]蓝色的梦想
[高中]为生命着色
[高中]磨难是一首歌
[高中]再望无边——我的成长
[高中]我的农民父亲
[高中]时光辗转,散坠成诗
[高中]取舍之道
· 我寄去的购书款为何还没收到
刘老师:您好!我于8月18日给您部寄去书款,欲买一本《中考作文制胜要领演练范例》。2...
· 有点疑问
一个偶尔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很好!我很希望订阅这本书,不知该怎么订阅...
· 如何投稿
请问:稿件是否直接发送到杂志上所刊登的电子邮箱呢?多长时间能知道稿件使用情况?谢...
地址:大庆市开发区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邮编:163316
联系人:刘志超 电话:0459-6292389 6292391 6292390
黑ICP备090545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