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有“半”的心态,“全”的追求;生活上追求“半”,事业上追求“全”。以“半”为心态,坦然面对风雨,上下留余地,这样不急、不躁、不烦、不慌;以“全”为追求目标,每为一事必求其全,精益求精,可以获得成功。
体悟“半与全”的玄机
江 苏 林逾静 编写
【文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清代李密庵在他的《半半歌》中说:“看破浮生过半,半字受用无边……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时偏妍,半帆张扇免翻颠,马放半鞭稳便。”
这是一种追求“半”的人生哲学。但是,生活中追求“全”的也大有人在。请以“半与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 解】
这是一道思辨性很强的关系型作文题,重在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从《半半歌》的诗句看,题目中的“半”主要含“适度”的意思(所谓“半”的人生哲学,就是一种“适度”“适可而止”的人生哲学);“全”的内涵则与“半”相对。
【构思导引】
构思角度一
要追求完美,但不苛求完美。“全”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坚持,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精神。许多有成就的人,是在不断地追求“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到达了人生的新境界的。如果说“全”是一种完美,那么“半”就是适度。“半”的哲学在于它的知足,在于它的自省,在于它的与世无争。
构思角度二
“半”也是相对的“全”。“半”是留有余地,是一种适度的放弃。“半”并不是残缺,并不是委曲求全、退而求其次。相反,它是一种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一个人无论到哪里,做什么,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能时刻感受到那份简单纯粹的欢乐,这何尝不是相对于自己有限实力及周围有限条件的一种完美呢?
构思角度三
“半”是“全”的有机组成部分,“全”是“半”的完美结合。“半”是一种心态,一种清楚认识自我的心态。追求“半”,人生变得更轻松,因为你在做一件你力所能及的事,人生每一步都变得更坦然了。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注意“半”的积累,“全”的目标才可能实现。
构思角度四
得到“全”,并非就得到了“美好”;得到“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我们必须让自己的心态永葆乐观,换个角度想,“全”即是“半”,“半”即是“全”。即使是“半”,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它转变为“全”。
构思角度五
有“半”的心态,可冷静面对成败,怡然享受人生;有“全”为追求目标,不至不思进取,蹉跎一生。为人处世,是追“半”即可,还是应有大志,凡事求“全”呢?在我看来,人应有“半”的心态,“全”的追求;生活上追求“半”,事业上追求“全”。以“半”为心态,坦然面对风雨,上下留余地,这样不急、不躁、不烦、不慌;以“全”为追求目标,每为一事必求其全,精益求精,可以获得成功。
【素材拉练】
1.德国哲学家尼采曾作诗谈“处世之道”:“别在平野上停留,也别爬得太高。从半高处观看,世界显得最美好。”
2.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一则故事:有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为了找回完整的自己,它旋转着去寻找。因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看蝴蝶起舞,和小虫聊天……而这些都是它在快速滚动时无法享受到的。它找到许多不同的部件,但都不是原来的那一个,于是坚持寻找……直到有一天,它终于实现心愿,成了没有缺陷的圆,然而因为滚得太快,它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不能从容地欣赏鲜花,也不再有机会聊天,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最终,它毅然舍弃了历尽千辛万苦才找到的部件。
也许正因为存在缺陷,才令我们趋于完美。而一个“完美”的人,很可能永远无法体会有所追求、有所希冀的感觉。所以,得到“半”,并非只得到了缺陷;得到“全”,并非就能尽享美好。
3.一位登山队员参加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活动,在海拔8000米的高度,他体力不支,停了下来。后来当他讲起这段经历时,大家都替他惋惜,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呢?再攀一点高度,再咬紧一下牙关,不就登顶了吗?
“不。我最清楚,海拔8000米是我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一点都没有遗憾。”他说。
4.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一种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其他生灵的歌声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穴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枝条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这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歌唱,是世间最凄美的绝唱。这不仅仅是一种生的态度,更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爱的方式。
【佳作示范】
生活的减法
太仓高中高三 陈 瑜
给生活做道减法,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笛卡儿
有这样一则故事:两位好友相约去泰山看日出。他们天还未亮便从山脚出发,一个匆忙赶路,想在日出前攀到山顶;一个却轻松愉快,边走边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日出时,全力登上顶峰的人因精疲力竭,在山顶睡着,错过了日出。而一路留恋的人,在山腰处看到了美丽的朝霞。
人生如登山,没有必要将自己搞得太累,一味求“全”,会使你忽略享受生命的乐趣。兴尽即归,适度放弃而求“半”,做好生活的减法,才是处世的大智慧。
“全”是一种目标,是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但一味求“全”,并不一定能通向成功。甘布士儿时常与祖父一起捕野鸡,一只箱子,用木棍支起,棍上系着绳子。野鸡受到箱子下玉米的诱惑,就会走进去,一拉绳子就大功告成。有一次飞来9只野鸡,不一会儿就有6只进入箱子。甘布士正想拉绳子,又想那3只也会进去,再等等吧。过了一会儿,反而走出来3只。他后悔了,对自己说,哪怕再有一只进去就拉绳子。可又有两只走了出去。如果这时拉绳还能套住一只,但由于对失去的好运心有不甘,最终甘布士一无所获。
那一次甘布士虽然一只野鸡也没抓到,却捕捉到了一条受益终生的道理:人生不可能尽善尽美,适度地放弃才不会失去更多。正因为甘布士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使他从一家织造厂的技师,成为拥有5家百货店的老板,成为企业界举足轻重的名人。
追求适度,学会生活的减法,并不是信奉中庸之道,而是以“半”为尺度,以“半”为底线,以免使事情走向反面。勇敢过度则是莽撞,谨慎过度近乎怯懦,喜爱过度不免溺爱,憎恨过度造成错失……这些都是抛弃了“半”的结果。
想那东坡居士若是沉沦官场,执著求“全”,参不透这“半”字玄机,明月不在,清风皆无,那又往何处歌窈窕之章,羽化而飞仙?
在面对生命旅程中斑斓的风景时,用好生活的减法,以求“半”之心去观照,你会发现那一份独特的美以及难得的轻松与惬意。
【简 评】
此文立意深刻,充满哲思。标题“生活的减法”,即隐含着作者的观点——,“适度放弃而求‘半’,才是处世的大智慧”,“一味求‘全’,并不一定能通向成功”。从两位好友相约看日出到甘布士获得受益终生的道理,从苏东坡事例的引用到对笛卡儿名言的引用,可见作者阅读之丰,积淀之深。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唯有涉猎广泛、腹中充实,方能纵横捭阖,议论风生。
【拓展练习】
题目一 捷径与弯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些人去山里玩耍,下山的时候,前面出现一条羊肠小道,像是山民常走的捷径。大家很高兴,决定沿此道尽快下山。远远地就看见了山下的停车场,果然是条捷径!正当大家庆幸时,前面出现一道断崖,而捷径在此一拐,伸向远方的一个小山村。大家一筹莫展,只得先向山村方向走,绕道前行,浪费了许多力气才到达目的地。
山民知道每一条小路通向何方,他们走起来,就是捷径;而我们追求“捷径”的心态,一开始就是踏上弯路的前兆。有时,走捷径也是需要经验的。就像羚羊,只知道有捷径可过河,却不知道那里有鳄鱼,这时的“捷径”,只怕比弯路更“弯”。
读了这则故事,你对“捷径”与“弯路”的关系有什么认识和体会?请以“捷径与弯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试题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2.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题 解】
这是一道关系型话题。从材料与提示语的指向看,核心意思是“看似捷径,实是弯路”,构思时要联想生活中有哪些会把事情复杂化甚至把人引向歧途的“弯路”。当然,对“捷径”的理解可宽泛些,所谓“捷径”,即解决问题的便捷方法,像作弊、行贿等都可看作不该走的“捷径”,可以联想到的作文素材至少有“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磨刀不误砍柴工”等。
如果写成议论文,可以这样展开:1.为什么会把“捷径”走成“弯路”(经验不足、心态失衡)?2.把“捷径”走成“弯路”有什么危害(轻则浪费力气,重则害人害己)?
题目二 短暂的美丽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海滨风行一种沙滩雕塑的艺术创作活动。当海水退潮时,无数的人拥向沙滩,抓紧有限时间,在沙滩上塑起心爱的沙像——动物、建筑、人像等;海水涨潮时将它们全部冲毁。人们为了这短暂的美丽而乐此不疲。
对这种并不增加任何财富,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的创作活动,人们何以有这种热情?可能是这种创造美的活动对于荡涤占有的欲望,对于摆脱患得患失的狭隘心理,对于激发创造的热情,对于潇洒地面对社会人生,一定会很有意思吧。
请以“短暂的美丽”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题 解】
本题参考拟题:1.感谢你,短暂的美丽;2.辉煌的瞬间;3.刹那的感动;4.心灵的永恒;5.生命的浪花;6.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7.短暂而美丽的成功;8.美,不一定需要永恒。
分论点提示:1.如果没有短暂的美丽,我们的占有欲就无法洗涤;2.如果没有短暂的美丽,我们患得患失的心理就无法摆脱;3.如果没有短暂的美丽,我们的感情就无法激发;4.让辉煌成为瞬间的骄傲;5.让瞬间的辉煌见证永恒的荣耀;6.向往短暂的美丽,体现着一种智慧;7.短暂的美丽是思想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