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付敢泽 付建军
【题 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和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题 解】
在材料之后缀以命题,融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于一体,这种情境式的命题作文题,大胆突破了命意型的材料作文模式,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可谓返璞归真而又别具一格。
把握关键,准确炼意。细读材料,不难发现,所列举的事例都是考生身边的琐事,是考生曾见过、听过,甚至亲身经历过的。联系题干,可以发现上述事例不仅与“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紧密照应,而且是命题中的“举手投足”这一中心语的内涵的具体化。由此可见,命题的意旨:要求考生写出具体行为、动作之中所蕴涵的思想之光和心灵之美。具体操作时,务必立足全局,依据材料,牢牢抓住其中的三个“对待”,把“举手投足之间”这个表时空的偏正短语式的命题扩展成句,从而使题意显豁,指向明确。譬如: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弯身而过,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
【考场佳作】
举手投足之间
湖北一考生
这是一个春日的早晨,大地已脱下夜的玄衣,太阳还不肯露脸,天空瓦蓝一片,沉睡才半夜的县城又喧嚣起来。
他骑着“飞鸽”,穿行在行人如潮的宽阔马路上。扑面的清风轻轻梳理着他柔柔的长发,清脆的铃声频频排除着他前方的“障碍”。那亭亭如盖、挂着露珠的护路梧桐,那熙来攘往、浓妆淡抹的少男少女,那鳞次栉比、拔地参天的高楼大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祥和,然而他心急如火,要准时赶到单位参加一个非常紧急的会议。
“飞鸽”疾驰,吱吱有声,把一个个行色匆匆的路人抛在身后,仿佛要飞出这如烟似雾的海洋。
“不好!”他将车急速拐入一个岔路口的时刻,一辆轻型“凤凰”迎面扑了过来。他紧捏刹车,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哎哟!”两车相撞,“飞鸽”惨叫,“凤凰”哀鸣!他被摔下车来,打了个趔趄,终于站定脚步。但见“凤凰”的女主人那粉红色的连衣裙像盛开的喇叭花在空中摇晃了几下,便飘然着地了。小姐们平日那种矜持和倨傲,在意外的交通事故前荡然无存。她竭尽全力坐起,蓬松的头发如同一堆乱云,左边脸颊上渗出了滴滴殷红的血,她赶紧用沾满灰尘的手擦拭。没有呻吟,没有哭诉,更没有责骂,只有“凤凰”朝天的两轮打转的声音。
责任该谁承担,他十分清楚。他慌忙扶起了她的“凤凰”,众目睽睽下,却实在没有勇气将她搀起,只是用诚恳的语调对她说:“对不起,请原谅!”声音很低,微微发颤,夹杂着十分的歉疚。她若无所闻,眼中流露出无限痛苦。
立刻,一个中年妇女赶上前去,小心翼翼地扶起她,并回头对他说:“小伙子,还不陪她到医院去看看!”
“是呀,跌成这个样子!”
“姑娘,该去检查检查!”
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七嘴八舌,声音越来越嘈杂,一贯沉着稳重的他也不知所措。他想:姑娘,你千万别出什么大的问题,我还有十分紧急的会议要参加呢!他走向姑娘,很难为情地掏出一张面值百元的钞票,说明了他的情况。她没有吱声。他心里一沉。片刻,她高高地昂起头来,从容地甩甩凌乱的长发,再用一叠纸巾揩净面部的血迹,又弯下腰扯了扯褶皱的衣角,然后缓缓地接过“凤凰”,抬眼看到他呆愣愣的样子,不禁嫣然一笑。他凝望着她那如阳光般灿烂的深情一笑,蓦然浑身涌起一股暖流,一时也不知从哪里寻找这笑容蕴含的全部注解。全场寂然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她那嘴角绽开的微笑分明在告诉他:我没事,你快去吧!她蹒跚地走了,身后留下一片赞扬声。他望着她的背影融入人流里,眼角有些湿润,内心一阵翻江倒海──从她的举手投足之间,他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懂得了如何善待他人。他跨上了“飞鸽”,这才发现一轮朝阳款款跳出了地平线。
阳光满路,车行如风。
【简 评】
这是一个十分温馨的故事,歌颂了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作者以小见大,让一场小小的交通事故,串联起一颗颗美丽的心。受伤的姑娘对肇事的小伙子高度的宽容,围观的群众对姑娘真诚的关心,人们举手投足之间无不表现出一种人情美。全文以小伙子行车出事一线贯串,情节跌宕,结构严谨。语言活泼,描写细腻,尤其是对姑娘推车上路的动作和神情描写,可谓活灵活现。
【作家范例】
举手投足之间
华 姿(武汉作协副主席)
某年某月某日,我们一群人在湖边高谈阔论着有关爱自然的话题。路边空地上,有只四脚朝天的甲壳虫正努力试图翻转身体。有人飞起一脚,把这只可怜的虫子踢进了湖里。
有一个故事:一群年轻的修道者听一个大师讲课,主题是如何爱人。讲完后,大师发了一份试卷,但必须到另一层楼的另一间教室里完成,于是他们迅速地奔向那间教室。在楼梯的拐角处,坐着一个年老的乞丐,他衣着破烂,面容憔悴,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那天的考试,他们都不合格。
哲学家说:爱抽象的人容易,爱具体的人难。年轻的修道者能够在试卷上洋洋洒洒地完成如何爱人的题目,却无法在现实中,向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他的双手;无法像德兰修女那样,为了照顾一个饥饿的乞丐而放弃参加有关反饥饿的大会。同样,爱抽象的自然容易,爱具体的自然难。我和我的朋友们能够在话语里和文字里,用最温柔的情感对待自然,却无法在现实里温柔地对待一只最卑小的虫子;无法像圣方济各那样,小心地捡起这只虫子,把它放进草丛里,以免它被践踏。
爱抽象的我容易,但爱具体的我也很难。我们不是不爱自己,而常常是不能正确地爱自己。
什么是正确地爱自己呢?就是不要贪婪,不要傲慢,不要怨恨,不要动不动就生气……但仅仅如此还不够,因为所有的“不要”都是消极的,而爱所需要的是积极的态度。
所以,正确地爱自己,就是要爱别人:要对别人仁慈,要对别人宽厚,要对别人信任,要对别人尊重。正确地爱自己,就要爱所有的生命,既包括那个老乞丐,也包括那只小甲壳虫;既包括路边的那个盲者,电梯门口的陌生人,菜场的小贩,也包括那根低垂的树枝,那只长癣的流浪狗。
但如果我们的爱只是停留在嘴上,或是笔端,而并没有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仍然是不爱,不美,和不善。
【鉴赏品味】
被无数考生视为大山一样难以攀越的高考作文试题,在华姿笔下,却举重若轻。文章虽为议论体裁,但文学色彩极为浓厚,有明月清风般的自然,行云流水般的畅达,鬼斧神工般的精巧,读来令人颊齿生香。作者驰骋联想,放眼生活,娓娓而谈,从对待自然到对待他人再到对待自我,层层剥笋,步步推演,于特殊里求一般,于现象中探本质。行文将至尾声,似乎唯见一个“爱”字,而与文题相去甚远,然而在最后一段,却出人意表地突转笔锋,画龙点睛,海纳百川一般归结论点,收束全篇——爱,须当表现于举手投足之间。于是,全篇有似蛟龙破壁腾飞,神奇无比。如此匠心独运,岂能不让人拍案称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