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 收藏 高中版  初中版  教育教学研究  
您的位置:作文成功之路 》 特别关注

“虎照门”,照出了什么
时间:2010-06-24 来源:大庆作文 编辑:大庆作文 查看次数:2345

江苏  周建成  编写

【小 引】
  陕西和湖南都出了“华南虎”事件,这里统称为“虎照门”。广义的虎照门,包括“周老虎”事件和“吴老虎”事件,狭义的只指前者,这里用其广义。对于“虎照门”,事件直录是基础,背景追踪和精神追问是核心。
  “虎照门”照出了什么?回答问题的过程也正是积累写作资源、提高认知水平和磨砺写作思维的过程。

【事件回放】
  ◆“周老虎”事件(陕西镇坪华南虎照事件)◆
  据媒体报道,2007年10月3日下午,陕西镇坪县城关镇文彩村村民周正龙(2006年开始担任陕西省华南虎调查队的向导),在文彩村神洲湾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珍贵照片,同时还发现了华南虎的洞穴及爪痕。经陕西省林业厅组织有关专家对照片进行详细研究后最终认为,照片中的老虎的确是华南虎。这是43年来,陕西省秦巴山区发现华南虎的首次记录。华南虎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最为濒危物种和第一需要保护虎种。
  周正龙拍摄的这组照片传到互联网上后,引发了网民的PK热情。参与讨论的网民几乎一边倒地认为,老虎是假或照片是假。而当地林业部门则坚持认为照片和片中的华南虎,都不是造假。拍摄者周正龙和陕西林业官员带着七十几张照片进京汇报,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10月24日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林业局决定组织专家赴当地进行野生华南虎资源状况专项调查。于是,社会上迅速分成“挺虎派”和“打虎派”。
  地方官员,也有两派,挺者多打者少。陕西林业厅信息中心主任关克是坚定的“挺虎派”。10月26日,他专门开博客,先后发表《对周正龙拍摄野生华南虎的情景还原》、《是什么把真老虎变成了纸老虎》等一系列帖文,竭力为拍虎英雄周正龙呼吁。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会见众多媒体记者时表示:“如果是假的……我第一动作就是辞职。”镇坪林业局动管站站长李评则被称为“头号打虎英雄”。  在10月29日央视《社会记录》节目里,他直接批评当地某些官员“说话不负责任”。专家则成为“打虎派”的中坚,中科院植物专家傅德志称自己以一个从事植物研究二十余年的权威科学家的身份,敢以脑袋担保照片有假!法学硕士郝劲松向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正式举报周正龙涉嫌造假和陕西省林业厅误导民众,涉嫌失职。“华人神探”李昌钰也断言“华南虎照片”是假的。
  此后挺、打两派辩斗不息,引起更大范围的关注。甚至有人提出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将虎照真假的鉴别纳入议题,没能引起回应。但从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看,“虎照有假”的说法越来越占上风。2008年2月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对陕西省林业厅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违反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进行公开通报批评。次日,陕西省林业厅因“草率发布发现华南虎的重大信息”向社会公众致歉。接着,继力挺周老虎的朱巨龙被停职后,陕西林业厅信息中心主任关克和动管站副站长、华南虎调查组组长卢西荣也被停职,而虎照的鉴定,正在“秘密”地进行。
  ◆“吴老虎”事件(湖南平江华南虎造假事件)◆
  2008年3月19日上午,湖南省平江县电视台记者吴华,自称在石牛寨风景区拍到了一只老虎,有20秒的镜头。此后几天,此事很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3月24日上午,湖南官方高调公布:“吴老虎”乃马戏团圈养的东北虎,是石牛寨风景区老板为商业炒作,偷运圈养虎拍摄的。从发现“吴老虎”到湖南省林业厅发布鉴定消息,一共只用了五天,让被“周老虎”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网民们十分意外。联合调查组查明,2008年2月,平江县石牛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商盛建华向县旅游局长田共兵提出从长沙石燕湖公园运虎至石牛寨风景区拍摄影像资料进行商业炒作的想法,田共兵默认,并介绍平江电视台记者吴华与其认识。3月1日晚,盛建华安排在湖南巡回表演的某省马戏团人员从长沙石燕湖公园运来一只圈养的东北虎,石牛寨风景区负责人艾红光陪同一起将该虎运达。3月2日凌晨,他们将虎放到山上。当天上午9时,吴华对老虎拍摄了19秒钟录像。3月19日凌晨,在盛建华的安排下,艾红光又将吴华接到石牛寨风景区。吴在石牛寨风景区转了一圈,至上午9时左右下山,称发现了老虎,并将3月2日已录好的录像播放给当地村民看。石牛寨发现“疑似华南虎”的消息便不胫而走。县林业局获知后,向上级林业部门进行了报告。与此同时,县有关方面负责人多次找当事人了解情况,但盛、田、艾、吴坚称“疑似华南虎”没有造假。

【“虎照”透视】
  ● “虎照”事件折射信任危机●
  观点一:不信任已成社会常态(写作视角:对个案进行普泛性联系)
  “华南虎事件沸沸扬扬,人们似乎谁也不信谁了。”华南虎照片事件并不是孤立的。媒体不相信当事人,当事人不相信专家,专家不相信政府,而政府又不相信权威的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更不相信当事人。事件的演变过程,让人感觉到社会信任资本的脆弱和无奈。“从正常的质疑演变成一出闹剧,是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华南虎事件折射出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已呈现为一种常态。
  观点二:怀疑走向非理性(写作视角:关注事态的变化)
  怀疑本身是一种科学精神。刚开始时,政府公布照片,有人提出质疑,这是正常的,不盲从、不轻信,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但到后来,一些人的质疑开始抛弃理性,毫无根据地一味怀疑,甚至慢慢发展成为人身攻击,这是对科学精神的背离。声讨“造假”本是件好事,但一些人以娱乐的心态对待本该严肃的命题,不经思考便人云亦云的态度实不可取。纷争中,有谁真正关心老虎的命运?关心老虎背后的生态问题?
  观点三:信任危机溯源(写作视角:分析深层原因)
  这种信任危机,源自近年来国内外屡屡曝出的造假丑闻,假冒伪劣商品、假文凭,甚至假成果和假新闻,这些导致公众对很多东西都怀疑。此外,一些公共事件公布方面存在含糊其词或者不了了之的情况,也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华南虎事件呼唤社会信任的回归,从源头入手,重建社会信任已成当务之急。
  观点四:真实信息的稀缺和对网络言论自由的滥用也需警惕(写作视角:注意负面效应)
  人们对“虎照”事件质疑也是因为新闻公布的信息不够丰富,不能全面展示这一事件的全过程。人们对照片的质疑,与有关部门没有将照片拍摄、鉴定等更丰富的信息进行传达有关。网络为全民提供了一个发言的渠道,使话语权不仅仅局限在政府手上,是民主文明的进步。但同时应注意网络不能被滥用,网络上的恶意炒作很容易迷惑网民,要使网络发挥正常的舆论作用,而不是成为谩骂的平台。
  ●周正龙“虎照”真伪之争说明了什么
  ⑴“虎照”真伪之争表明社会各界对诚信尤其是政府公信力的关注(写作视角:由个案到宏观政治)
  质疑“虎照”的人,都有技术性的理由,但归根结底是对社会诚信和政府公信力存疑,让人们真切地感受到了诚信危机的严重程度,这提醒我们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强行政透明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⑵“虎照”真伪之争表明了公众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写作视角:揭示积极意义)
  “虎照”受到公众质疑,不仅仅是摄影技术层面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文化进步的一种表现。不盲从,敢于质疑、刨根问底,是科学探索不可缺少的精神。“虎照”既然有疑点,引起质疑就在所难免。这种质疑,有利于弄清真相,发现真理,有利于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虽然媒体与民众也面临着无法克服的知识局限,但无数人的知识拼接在一起,是有可能逼近事实真相的。在这种环境下展开的讨论,也能够培养人们的理性。借助这种理性,人们可以从繁杂的信息中识别出真相。
  ⑶“虎照”真伪之争表明了表达自由是发现真相的有效途径(写作视角:融入宪政意识)
  普利策有言:“在一件事情的真相被彻底弄清之前,决不放过它。连续报道!连续报道!直至问题真正被弄清。”沸沸扬扬的华南虎照片之真假,在网友心目中基本上尘埃落定。2007年11月15日,有网友公布了一张老虎年画,画面中老虎的虎纹和网上公布的周正龙照片中的虎纹惊人地相似。有关专家与年画印制厂商表示,“这两只老虎有99%的概率是同一只老虎”。一些著名的“挺虎派”也开始公开“反水”,直言“周正龙虎照为假”。由此可以看到开放舆论的力量。回过头来看,其实不需要行政部门、司法部门介入,仅靠大体开放的舆论,就逼近了“纸老虎”的真相。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道理:在社会治理活动中,表达自由是发现真相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成本最低的途径。
  ⑷“虎照”真伪之争表明了现代媒体责任重大(写作视角:聚焦社会某一行业或层面)
  在虎照真伪之争刚刚拉启之际,曾有评论认为“虎照真伪不重要”,这样的观点一出笼,便遭批驳。人们为什么会对一张虎照的真伪这么在意?究其根源绝不在于事件本身,而在于事件背后暗藏的利益:镇坪县将借虎势虎威大力开发旅游资源,而国家将斥巨资在140平方公里的镇坪小县建立一个华南虎自然保护区,这对地方来说绝对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因此,对“华南虎”的持续关注,恰恰是媒体在履行其社会责任。首先,争论“华南虎”的过程,让保护野生动物的环保理念得以普及。其次,在争论中,人们在一步步逼近真相。第三,争论检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果媒体在跟进报道上置这样的民意于不顾,没有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那就可能丧失了“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
  ⑸“虎照”真伪之争峰回路转的意义超越了事件本身(写作视角:不就事论事,有所拓展和超越)
  2007年12月19日,似乎走入死胡同的“华南虎事件”峰回路转。国家林业局新闻发布会上,有关负责人一句“要求陕西省林业厅本着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和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委托国家专业鉴定机构对周正龙所拍摄的华南虎照片等原始材料依法进行鉴定,并如实公布鉴定结果”,让期待已久的公众长舒了一口气。如果峰回路转的“虎照事件”,让我们收获的不仅是真相,还催生这些深思与追问,那么两个多月的大众关注,就不只是信息时代的集体“打假”,而是文明社会的自我提升了。当日益开放的社会使民意表达成为可能,我们需要的不仅是主动倾听民声,更要创造性地拓宽民意渠道,将“民意”与“决策”的关系纳入制度化的轨道,这样才能落实十七大精神,充分保障公众的参与权、表达权、知情权、监督权,使党和政府工作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
【热点聚焦】
  ●焦点之一:“虎照”真假之争中的赌咒发誓
  ▲事件回放▲
  10月19日,在华南虎照公布后不久,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傅德志便表示,敢拿脑袋担保,周拍摄的华南虎是假的,自此成为“打虎”要员;10月20日,周正龙回应质疑,表示可以人头担保,如果照片是假,他就去坐牢。周正龙“虎照”发生一个半月后,陕西省林业厅副厅长朱巨龙亲往“拍虎英雄”周正龙家中看望,称赞“他为保护华南虎所做的一切,必然会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历史上留下重重一笔”,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有假,将第一个引咎辞职。目前还无影无踪的华南虎身上,已经挂满了各色人头与乌纱帽。
  ○如何看待“虎照”之争中的赌咒发誓○
  透视一:缺少有信誉的第三方(写作视角:探源索因)
  赌咒发誓与真相在握,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那又何至于此呢?细想之下,每一次赌咒发誓的背后,都有信无可信的尴尬,无可奈何的用心,屈人之辞的急切。更准确地说,每一次赌咒发誓,都源于人们不再确信会有信誉的第三方,有能力有意愿及时为真相提供仲裁。而反过来,这种真相未名的状况,又鼓励别有用心的人,主动加入赌咒发誓的原始游戏中来。
  透视二:政府角色的尴尬(写作视角:以公民的名义审视政府职责)
  在虎照出现之时,陕西地方主管部门未经多方验证,即匆忙宣布虎照为真。而在备受质疑之时,有关部门亦未充分采信“打虎派”的意见,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论证,而是坚定地站在“挺虎”队伍之中,从而拱手让出公共机构应有的中立姿态。至此,有关部门非但不能为虎照之争作出可信服的判断,反而以利益捆绑的拙劣公关,成为舆论质疑的头号对象。国家林业总局作为专司野生动植物保护的中央部委,本应成为虎照真假的仲裁方,但一段时间中却顾左右而言他,甚至进行了“虎照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护野生华南虎”如此逃避责任的表态。因此,当原本责无旁贷的政府机构,错误地成为事件当事方,或是自利地成为沉默者时,民众只能苦笑。官员放弃自己应负的行政责任,承担了不应承担的“背书”风险,而新证既出,转而向媒体赌咒,要为一张争议中的虎照,赌上自己的乌纱帽。这其中的角色错乱与事理颠倒,岂止十万八千里!
  透视三:这是社会之痛(写作视角:分析社会土壤,指出症结所在)
  靠赌咒发誓来求证诚信,是社会之痛。陕西虎照真假之辩,从野生华南虎是否存在的科学追问开始,历经诸多人事的催化演绎,最终成为指向政府公信力的犀利发问。这不是民众的故意恶搞,也并非舆论的不依不饶,而是正义仲裁者的始终缺位。如果以今天的虎照之争,作一番逻辑推演,华南虎照片真假最终成为一桩悬案,几乎是必然的。也许正是这复杂演变的事态,缠绕着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命题,才有这么多莫衷一是的表白,才有这么多真假难辨的誓愿,才有诚实与谎言的同归于尽。而我们也会痛心地发现,当一个社会除了赌咒发誓,再也没有向真相掘进的勇气与能力,这个社会还能靠什么来维系?社会之痛啊!但愿这只是阵痛。

  ●焦点之二:陕西镇坪“唯一质疑虎照的官员”及官场生态等
  ▲事件回放▲
  “什么最让人痛苦?”“是撒谎,是言不由衷!”说这话的时候,陕西镇坪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李评的脸上露出一抹痛苦。
  2007年10月12日,陕西省林业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该县农民周正龙拍摄到野生华南虎的照片,而作为第一个站出来质疑照片为假的政府工作人员,李评开始陷入一场哈姆莱特式的追问与自责中。一方面,出于良心和职业道德,他觉得周正龙拍的华南虎照片“很别扭”,不可能是真的;而另一方面,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站的站长,上级部门都认定了照片是真的,作为下属,他只能附和。这让他痛苦不堪。更尴尬的是,在镇坪从事野生动物保护15年,当大批闻虎而来的记者涌到镇坪这个五万人口的小县时,鉴于他对当地动物资源的熟稔,他当仁不让地被有关部门指派为接待记者的发言人。于是,在镇坪县接待媒体的第一波高潮时,很多记者注意到了这样一个让他们感觉到有些“奇怪”的李评。“老虎的活动范围很大,在原始森林里拍到华南虎的实体可以说是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对拍摄的设备也是有要求的!如果这次真的拍摄到华南虎,那是非常幸运的。”李评这样告诉采访他的《华商报》记者。几天后,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李评又说,对于毛发、脚印这些所谓的物证,要持谨慎的态度,因为“泥质的不同,天气的变化,都有可能让脚印变形”,所以“这需要严谨的鉴定,不能武断地下结论”。在接受另外的媒体采访时,李评又强调,依照他的理解,华南虎一般是昼伏夜出,和人相遇的机会并不大,要是华南虎遇到强光刺激(周正龙称自己拍老虎时不小心按动了闪光灯),很可能会发起攻击,所以对周正龙所拍照片是真是假“目前还不好说”。这样谨慎小心的观点,与当地政府部门力挺周正龙拍摄野生华南虎照片千真万确的看法显然格格不入。
  结果,第二天,林业局一位副局长就找李评谈话了,大意是,这个事(华南虎照片真假)你就不要再掺和了。“我知道,这是对我好,所以就请了病假,领导当天就批了。”李评说。让李评没想到的是,有关领导的不满还罢了,表达了对老虎照片的不同看法后,走在镇坪大街上他都能感觉到人们的白眼,镇坪太小了——全县五万人,县城近万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而镇坪人谁不想镇坪存有野生华南虎呢?
  透视一:唯一不说谎PK大家都说谎(写作视角:剖析社会精神生态)
  李评敢于正视事实,不违良知。可其他官员呢?“照片的真实性不会有问题,这是经过省林业厅的鉴定后才对外公布的。”李评的顶头上司、林业局局长覃大鹏这样说。镇坪主管农林业的常务副县长杨高说,镇坪县拥有野生华南虎的事实不容置疑,因为早在7月份专家们即已通过调查得出结论,镇坪存在华南虎。镇坪县县长吴平则于10月24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好华南虎大文章,利用镇坪发现野生华南虎的独特优势……争取并建成国家级镇坪野生华南虎自然保护区。”
  “如今当官的没有不说谎的”,老百姓也许有些偏激。可镇坪县和整个陕西省林业厅甚至陕西省像李评这样的官员竟然举不出第二人,“两会”期间,陕西的代表们也像约好似的,一律不提“周老虎”问题(有人指出,这种时候的沉默也是“不出声的说话”)。这样的官场生态乃至政场生态怎能让人乐观呢?
  透视二:李评遭孤立折射国民正义感缺失(写作视角:反省国民性)
  李评以吞吞吐吐的态度、欲说还休的方式讲了真话后,在镇坪大街上遭到了普通百姓的白眼。理由只有一个,假华南虎也能引来旅游兴旺的真财源。我们相当多的国民不要是非,只要利益,这样的民族真没有理由骄傲。不涉及切身利益时能够仗义执言,这不算什么,只有涉及切身利益时还能够维护正义和真理,这才是伟大的民族。
  透视三:性格决定命运PK环境塑造性格(写作视角:“化验”社会土壤)
  有人说,在中国有个性的人往往命运不佳,这从李评身上似乎也能得到印证。当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在小学教书,试用期还没过,他就因为老师待遇的问题带头罢课;县长顽皮的儿子考试大肆抄袭,别的老师纵容时,他当场给划了零分(这位县长知道实情后,不仅没护短,还与李评交上朋友并将李调到林业局);到了林业局,别人写年终总结,都是长篇大论地讲自己如何努力,而他与众不同,有一年,他只写了一首28个字的打油诗来总结自己,传诵一时。于是,在领导那里,李评成了可用而不可提拔的对象——从1988年调至县林业局,将近20年过去了,当年的普通科员,如今依然是普通科员。2004年,林业局有一名副主任科员待遇的名额,好不容易轮到了李评,相关材料报了上去,但至今没有下文。“或许就因为我不会说谎吧。”李评说。不说谎就得不到提升,如此理解“性格决定命运”的恐怕只有中国人。为什么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容不得率性直言的人?可以肯定,更多的李评会在一个又一个的“人生教训”中磨平了棱角,消尽了锐气,软化了骨骼,冷却了热情,阉割了自我。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环境塑造性格”。

  ● 焦点之三:“吴老虎”事件中的无耻
  ▲事件回放▲
  据《南方都市报》,湖南平江华南虎策划者公然声称“旅游就是无中生有”。“吴老虎”东窗事发后,其策划者——平江石牛寨风景区投资商盛建华在回答记者“为什么要策划华南虎事件”的提问时,竟然说:“我觉得平江旅游确实很需要一只‘华南虎’。”他还说,平江县委县政府确定了“旅游活县”的战略决策。平江旅游要发展,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理念问题,是引爆点问题。华南虎可以成为一个引爆点。这次平江华南虎已被“打死”,但我认为还应该有类似的概念,它可以不叫华南虎,而叫“华南豹”,“华南猫”等,去形成亮点、焦点,而且平江人民应该保护它,关心它。他还狡辩什么“虚构不等于造假”,说旅游产品与其他产品是有本质区别的。盛建华特别提到一位市长在旅游工作大会上讲的话:“什么是旅游,旅游就是无中生有。”这位市长还列举了很多省内外、国内外“无中生有”、创造题材、发展旅游的例子。
  透视之一:无耻虚构无谓消耗经济成本(写作视角:社会怪象的经济分析)
  旅游景点的相关传闻、传说确有虚构成分,但这类虚构决不会造成社会利益受损,而“吴老虎”就不同了。如果传递出野生华南虎真实存在的信息,就有可能引发以下情况:国家有可能在寻找、保护上加大投入;科研机构也会加入进来,为假信息白耗真智慧;景区和游人为了防范猛虎袭人,就会投入成本。
  透视之二:无耻虚构引发精神危机(写作视角:社会怪象的精神归因)
  以上透视还只是算经济账。如果从精神角度看,危害更大。比如,如果这种恶意虚构频频出现,人们对社会信任的期待就会落空,人们对政府公信力的失望就会像病毒似的滋生蔓延。像“吴老虎”这种“虚构”,其精神杀伤力是巨大的。
  透视之三:无耻虚构不利于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写作视角:社会怪象的返本批判)
  即使从开发旅游资源的长久利益看,也不合算。试想,如果人们都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看这些“人造旅游亮点”,那么不说谁都不愿意掏腰包,至少有大部分人不愿意。这是因为,人们对于“虚构”事物的接受,心里是有一个道德底线的,一旦突破了这一底线,事态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旅游可以适度容纳“虚构”和“无中生有”,但要看其性质,要看这种“虚构”背后的道德良心和社会责任。一旦“虚构”超度,失信于民,受害最严重的可能就是旅游业本身。

【两“虎”并观】
  视点一:“周老虎”不除“吴老虎”不息(写作视角:揭示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
  别看这两只撞进公众视线的华南虎,一只姓周一只姓吴,二者却有着隐秘的内在关联。直截了当地说,“周老虎”正是今日“吴老虎”的开路先锋。或者说,发生“吴老虎事件”,“周老虎”至少难辞其咎。有关部门在遭遇“疑似造假风波”后,又悍然以政府权威做盾牌,一再拒绝接纳善意的民意。这样的举动,自然很容易让人产生诸如“只要政府撑腰,造假没什么大不了的”之类的想法。事实上,早在“吴老虎事件”发生之前,“周老虎效应”已经初露端倪。去年底,重庆渔民捕到一条貌似野生中华鲟的黑黄色小鱼,当时就有媒体称,一旦鉴定这是真正的野生中华鲟,其意义不亚于“陕西发现野生华南虎”……一时之间,类似发现与说法不绝于媒体,“周老虎效应”之大,由此可见一斑。或可断言:“周老虎”流弊不除,“吴老虎”一日不息。进而言之,打压形形色色纸老虎,关键看政府部门如何来维护自身的公信力。(《东方早报》2008年3月27日)
  视点二:短命的“吴老虎”与长寿的“周老虎”(写作视角:比较中隐示症结所在)
  湖南这只“喜剧指数”很高的“吴老虎”,仅存活了5天时间便“丧”命了,而陕西那只“痞性指数”极高的“周老虎”,却至今还“活”着。湖南林业厅甩出的这记响脆的皮鞭,毫不留情地连根抽起了这根“救命稻草”。它很直白而坦诚地告诉了几个月来备受“周老虎”煎熬的中国公民,“鉴虎”并非高科技,更用不着什么“一鉴”“二鉴”“终鉴”,或许简单到只需使用一下GPS定位(媒体报道称,在“吴老虎”录像公开之后,湖南省林业厅在将该录像报送国家林业局的同时,当即组织专家全程跟进调查,其间利用了GPS定位,查出石牛寨不远处的石燕湖曾有异常运输迹象,随后石燕湖老板盛建华承认了“运虎”一事),简单到核查背后是否有只比“周老虎”更猛烈更抓狂的一只“华南虎”存在。一个人固执也许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厅一个局的一大群人都固执得坚如磐石,都信心满满地认为“拖、拉、扛”便可以让“周老虎”继续成为“都市楷模”,继续将出场费、被采访费闷声不响地揣进腰包。人们不禁要问:谁来叫醒沉睡中的“周老虎”?(鹿城区网2008年3月25日)
  视点三:要让同是欺世盗名的“周老虎”、“吴老虎”蚀把米(写作视角:着眼于解决途径)
  先是“周老虎”,继之“吴老虎”,伪造照片和录像,声称发现了珍贵的华南虎。“一石激起千尺浪”,这一重大“发现”引起方方面面的注意。然而,假的就是假的,伪装很快剥去。不过,“周老虎”和“吴老虎”却在这样的“欺世”事件中出“名”了。尽管这“名”,是恬不知耻的欺世盗名,但对他们来说,臭名不也是“名”吗?“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世间不是早就有了这种逐臭人生哲学吗?何况,名利、名利,名与利是联在一起的。谋得了名,还怕钱与利不来吗?因此,不能容忍欺世盗名和盗名欺世者在那里轻轻松松地“盗”,无所顾忌地“欺”,要让他们付出“欺”与“盗”的成本。现在人们较多的是在舆论上谴责他们,这是远远不够的,舆论谴责有时会扩大他们的影响,正吻合他们出“名”的需要,说不定他们正为此在窃笑呢!对“欺”与“盗”这样的“虎”,要动真格去“打”,“打”得他们“偷鸡不成蚀把米”,再也不敢骗了。(东方网2008年3月26日)

附注:
  一、本文资料约五分之四来自网络,五分之一来自纸质媒体。由于来源众多,在整合中进行了必要的增删调补,原信息次序被严重打乱,无法一一标志出处。
  二、“[热点聚焦]”中的“焦点之二”和“焦点之三”的“透视”内容均为本文作者原创。
  三、除②而外的其余内容是对媒体信息的整合,但自写部分约占三分之一。

[高中]陌上孤行
[高中]世界是什么颜色
[高中]矛与盾
[高中]蓝色的梦想
[高中]为生命着色
[高中]磨难是一首歌
[高中]再望无边——我的成长
[高中]我的农民父亲
[高中]时光辗转,散坠成诗
[高中]取舍之道
· 我寄去的购书款为何还没收到
刘老师:您好!我于8月18日给您部寄去书款,欲买一本《中考作文制胜要领演练范例》。2...
· 有点疑问
一个偶尔的机会在学校图书馆看到了这本书,很好!我很希望订阅这本书,不知该怎么订阅...
· 如何投稿
请问:稿件是否直接发送到杂志上所刊登的电子邮箱呢?多长时间能知道稿件使用情况?谢...
地址:大庆市开发区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邮编:163316
联系人:刘志超 电话:0459-6292389 6292391 6292390
网站制作与维护:久久网络 黑ICP备09054580号